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5日电(奥蓝 段鑫)为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兜住兜牢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满足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需求,内蒙古杭锦旗民政局通过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为困难群众定制服务救助套餐,建立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的“民需我应”服务措施,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杭锦旗民政局以“物质+服务”为基础,通过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投入资金7万余元,组织10余名社工及志愿者对锡尼镇、独贵塔拉镇、伊和乌素苏木等5镇1苏木的72余户困难家庭进行100%入户摸排,形成需求评估调研报告,将困难群众需求分类整理形成“菜单”。
截止到目前,该局累计开展大病救助服务27人,擦玻璃32人次,清洗油烟机19人次,全屋打扫29人次,理发10人次,按摩45人次,拔罐39人次,生日祝福6人次,量血压18人次,清洗衣物7人次,服务群众205人次,兜牢兜稳民生底线。
与此同时,杭锦旗民政局通过专业社会组织,为低保、低收入家庭和特困供养对象,努力做到衔接联动“一体化”、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内容“定制化”,有效满足困难群众在临时照护、心理疏导、儿童托管、康复治疗、资源链接、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在满足老年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加强对高龄、独居老人入户探访频次,更多满足老年人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为高龄、独居、残疾老人提供家庭清洁、关爱陪伴等服务。
锡尼镇的杨某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均为重度残疾人,无法外出务工,仅靠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社工通过走访调研后发现,服务对象主要面临身体条件不佳、家庭氛围压抑等较大困难,社工为杨某定制多元帮扶套餐。
杭锦旗推动服务方式由单一物质援助向物质、精神服务融合多元叠加方式转变的做法,不仅满足困难群众对物质“硬需求”,也扩展困难群众精神层次和个性问题“软需要”,用群众“点单”+“物质+服务”、社会组织“接单”的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救助质效,做到因人施救、因需施救、因类施救,实现社会救助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多元化、专业化、层次化,探索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试点新路径,让困难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