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教育在线

昭乌达长调民歌基地落户赤峰巴林右旗

2024年07月04日 21:52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4日电(奥蓝 李富)近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巴林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巴林右旗教育局主办,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巴林右旗大板一中、巴林右旗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非遗战略合作单位揭牌仪式、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昭乌达长调民歌基地揭牌仪式暨德力根其其格专场音乐会”在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举办。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昭乌达长调民歌的起源地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融地区,这里的长调民歌风格古朴、刚健豪迈、高亢嘹亮,包含着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歌曲,更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草原咏叹调”的称号。

  2017年,昭乌达长调民歌列入第五批赤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昭乌达长调民歌列入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昭乌达长调民歌从内容上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赞歌,赞美草原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歌曲;二是颂歌,歌唱伟大的英雄人物;三是宴歌,多在喜宴酒会上唱的歌曲,感怀父母,赞美友谊;四是思乡曲,思念故乡的歌曲,在昭乌达长调民歌中较常见;五是婚礼歌,在婚礼仪式场合演唱的歌曲;六是情歌,表达爱意,诉说情感的歌曲;七是叙事歌曲。

  昭乌达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据不完全统计,昭乌达原创民歌有千余首,其内容丰富、主题繁多,部分经典歌曲至今依然广为传唱,享誉国内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完)

编辑:乌娅娜
图片新闻
  • 山西民众夹道欢送内蒙古森林消防队员
  •  时间不语过千年 内蒙古文物里的民族文化交融
  • 游戏、互动、非遗:包头市普法很用心
  • 古往今来 内蒙古民族团结的“鄂尔多斯样板”
  • 东西问·中国石窟|王大方:阿尔寨石窟为何有“草原敦煌”之称
  • 航拍“中国冷极湿地天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