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3日电 (刘文华 马俐)近日,科左后旗舍饲高效养牛示范项目获得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仅3个项目获得此项荣誉。
近年来,科左后旗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发展定位,以舍饲高效养牛技术为抓手,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抓品种改良,形成优良品种优势
我旗在1953年从荷兰引进了4头公犊牛,1957年开始杂交后代,开始踏上黄牛改良之路。历经70多年的历程,经过本交改良、常温人工授精、颗粒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和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四个阶段的艰辛历程,培育出优质的牛的品种。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命名为“科尔沁牛”乳肉兼用品种。2002年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乳肉兼用品种。2023年完成牛冷配43万头。
探索舍饲养牛之路
2012年,科左后旗开始实施禁牧政策,禁牧形式有三种:一是季节性禁牧:每年4月1日至7月10日,禁牧期为100天;二是区域性禁牧:省道、国道两侧500米及自然保护区实行全年禁牧;三是畜种性禁牧:山羊、马、驴、骡,实行全年禁牧;2018年,实施全年全域禁牧政策,经过十年禁牧历程,探索出舍饲高效养牛之路;2023年牲畜存栏171.87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100.86万头(母牛存栏62.85万头)。
健全防疫、改良服务体系
为推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我旗从加强改良、防检疫和科技培训入手,实现配种员、防疫员、基层兽医三员合一,全旗牛冷配中心点15处、村级冷配点1200处、技术员2000人;备案乡村兽医555人、防疫员395人、协检员395人,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始终保持在100%,畜间布病阳性率连续三年下降。全旗现有棚舍5.4万栋、951.5万平方米,青贮窖池3.6万座、380万立方米,储草库1.8万座、118.6万平方米。
注重为养而种,把牢肉牛养殖绿色源头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为主的“草牧业”,推行“粮改饲”,使种植业成为养殖业“第一车间”。为确保全年饲草料储备充足,加快推进科学养牛、舍饲养牛,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2023年种植青贮玉米185万亩,总产量达55.5亿公斤。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主推母牛精料补饲技术、母犊分饲技术、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等等养牛实用技术,为舍饲养牛提供科技支撑。大力鼓励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目前,全旗累计家庭农牧场982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