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里木大桥上热闹的早市。(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端午商品。(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批发市场里五颜六色的端午绳和葫芦。(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6月10日电 (刘文华 王超颖)彩线绕身祈福气,粽叶飘香端午时。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通辽市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系五彩绳、插艾蒿、煮粽子、挂葫芦,人们用实际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端午习俗,尽情体验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清晨的哲里木大桥上人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市民对于传统节日的热情十分高涨。市民郭女士说:“今天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早点起来买艾蒿,感受端午节日气氛。端午的习俗,把新鲜艾蒿挂在自家门口,有驱邪避疫求平安的目的。”
端午节的来临,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通辽市的“端午市场”五彩缤纷,记者在各大商超内看到,今年粽子商品琳琅满目,粽子口味五花八门,端午节日氛围感十足。在“龙身”样式的货架上,“龙舟粽”“状元高粽”等具有创意、个性化的礼盒名字引人注目,市民们纷纷驻足,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
大润发超市客服经理张月告诉记者:“今年,超市粽子以散装、冷冻、礼盒为主,有豆沙、八宝、猪肉等馅料,但是传统蜜枣以及咸蛋黄销量居高。礼盒粽子分为南北方组合,但是以北方组合为主,销量比去年有所增长。蛋类销售以时下最受欢迎的海鸭蛋为主,销量居高。”
除了享受节日美食,端午节佩戴五彩绳、挂香包、挂葫芦仍然是人们过端午节的“仪式感”之一。在通辽市团结路批发市场,五颜六色的端午绳、形状各异的香包、五彩斑斓的葫芦被商家摆在醒目位置。商户潘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端午饰品越来越精致,也变得更加时尚,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商户潘女士说:“脖链、手链、脚链、香包、小葫芦……商品有近千种。今年的新款产品有龙线绳、小粽宝宝等,销量不错。”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通辽市各社区纷纷开展以“品鲜香粽子 悟端午文化”等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
在东郊街道曙光社区,一早儿,居民们就齐聚一堂,把提前泡好的粽叶、糯米、大枣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活动一开始,大家围在一起,拿起粽叶捋成斗状,填放糯米等材料、压紧实、封口、缠实、扎捆,一会儿功夫,一只只各式各样的粽子瞬间成型,散发着浓浓的端午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息。曙光社区党委书记范宇红说:“每到传统节日,我们都会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居民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节日。针对我们社区的贫困户,还有孤寡老人等,我们都会送上门,跟他们共同欢度节日。”
在迎接端午节的浓郁气氛中,通辽市各所学校积极开展活动,通过现场参与,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家风情感凝聚和文化自信。
在丑小鸭自强职业培训学校星星班,教师陈书佳正在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五彩绳的意义等知识。实物展示,再结合动画和提问,孩子们兴致满满地感知着端午。
串珠粽子、藤条编包、粽子香包、葫芦挂件……制作手工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孩子们聚精会神,享受着手工带来的乐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的端午应景挂件,汇聚了美好的祝福。
学校将端午节作为教育孩子的契机,在活动中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让他们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丑小鸭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人周广红介绍:“每个节日,我们要通过文化课加强孩子们的认知,通过实物、现场活动,加深孩子们印象。所以,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节日也特别的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在这里也在生根也在发芽。”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承载着悠久的民俗文化,更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通辽市民用自己的方式了解端午、感知端午、品味端午,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