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赤峰市官地镇:小花菇“唤醒”盐碱地

2024年05月25日 10:17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25日电 题:赤峰市官地镇:小花菇“唤醒”盐碱地

  作者 奥蓝 杨玉婷 王丽娜

  初夏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龙头山村食用菌产业园区,阵阵菌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一排排菌棒整整齐齐,一簇簇花菇破袋而出,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甚是喜人。

  这里曾是一片撂荒的盐碱地, 如今是花菇的“海洋”。 “老一辈常说‘出村往外瞧,一片白旮沓,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说的就是土地存在盐碱化现象。龙头山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占地500亩,全部是为盐碱地改造而来。”官地镇政府镇长杜鑫一席诙谐的话语道出了龙头山村当年的荒凉。

  如何“唤醒”盐碱地,加强适宜作物品种开发推广,释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官地镇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发展食用菌产业。

  “林西县纬度较高,尤其是夏季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适合花菇生长,产量高且品质好。”杜鑫解释说。

  2022年,官地镇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设大棚532栋,并配备烘干车间、储存库等附属设施,年产菌棒650万棒,带动各族群众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眼下,花菇进入成熟采摘期,三五个村民拿着塑料筐,穿梭在花菇架之间,手指上下翻飞,熟稔又麻利。“我们在这打工两年多啦,摘得越多,收入越高,这不五一种完地就来了。”官地镇杨家营子村民李红英笑着说。

  棚里的花菇采摘正火热,车间里的成品也整装待发。在另一旁的生产车间,村民们也正在紧张忙碌地精选、包装、发货,园区60%以上的花菇都出口到了泰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地。看着一辆辆满载花菇的冷藏车缓缓驶出,龙头山村民吴春海自豪地说:“没想到经我手装好的花菇还能漂洋过海去国外看看!”

  龙头山村食用菌产业园区负责人陶邦平说:“我们花菇从2023年4月开始往外出口,目前已经出口了150多吨。”

  “既盘活了村里闲置盐碱地,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景成真,此外,2023年还有约30万元的村集体收益分红。”龙头山村党总支书记郝俊和看来,发展食用菌产业可谓一举多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只是官地镇,在林西县,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各族群众从“观众”到“零工”、从“农人”到“工人”、从“猫冬”变成“忙冬”,幸福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林西县共有成规模的食用菌产业园区12处,已建成食用菌棚5300栋,年培育食用菌5300万棒,年产食用菌3.8万吨,产值超2亿元。(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大漠春归》首演 展示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治沙精神
  • 全国前八 呼一中和呼八中女排联队载誉归来
  • 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成果发布
  • 内蒙古2023年劝阻1100余万人次受骗
  • 瑞众保险兴安中支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宣传活动
  • 春天,在通辽科尔沁沙地边植绿边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