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13日电(记者 张林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做优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突出稳基础、强制度、增活力、抓效率四项举措,持续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全力推动首府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搭建基础底座,实现“根基稳”
优化网格设置。按照精简网格,科学划分的思路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基础网格+专属网格”网格管理格局,构建形成市、旗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楼栋六级联动的治理链条,全市共划设5880个网格。创新治理平台。坚持发挥各级综治中心网格化工作核心平台作用,推进三级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将矛调中心创新升级为社会治理中心,打造集矛盾纠纷化解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社会治理前沿阵地,实现扁平化网格治理。
截至目前,赛罕区、回民区、托克托县等地区已实现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配强治理力量。组建“1+1+1+N”(1名网格长、1名网格指导员、1名专职网格员、多名兼职网格员)网格员队伍,以专职网格员为骨干,多方力量协同的网格队伍,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全域覆盖、力量统一调配,织密建强网格化治理底座。
出台政策制度,实现“方向明”
健全工作制度。出台《呼和浩特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印发《工作手册》《工作指南》,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体系,为推进网格规范化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完善运行机制。全市各地区构建形成“多网融合,一网统筹”工作机制,破解部门壁垒,整合政法、应急、消防等行政执法类职能部门和水电气暖等民生服务类部门人员力量入驻网格,建立健全联动共治工作格局,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基础。
规范人员保障。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将社区专职网格员待遇纳入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建立网格员考核同岗位级别挂钩,岗位级别同补贴挂钩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全市以发放手机流量补贴和配备移动手机终端的形式为网格员保障相关费用,新城区、玉泉区、托克托县、和林县为网格员缴纳商业意外保险。
提升队伍素质,实现“干得好”
厘清岗位职责。明确专职网格员十项工作职责,界定网格职责边界,减轻网格员工作负担,强化常态化督导检查,确保“轻装上阵”。强化学习培训。通过组建“枫桥经验”培训讲师团,开办“网格学院”线上平台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网格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享会,创新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网格员业务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举办矛盾纠纷经验分享会30余次,各类培训140余场,培训网格员1.6万余人次。创新工作举措。常态化实施“四百五亮”“三必查”“四必报”“五必到”“民情联系卡”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事项由被动到主动化解转变。开展优秀网格员选树,评选金牌网格员90名,银牌网格员180名,优秀网格员270名,有效提升网格队伍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持续助力基层网格队伍明职责、懂业务、提水平。
强化信息支撑,实现“效率高”
充实基础数据库。建成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规范基层信息数据采集核查,构建全市统一网格治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网格员每日“巡网走格”鲜活基层基础数据,人房关联完善率达99.39%。做实案件处置。建立“多网融合、一网统筹”工作处置机制,打通矛盾问题上报堵点,强化“一网兜底”服务体系,将基层矛盾问题调处端口前移,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截至目前,全市办结各类事件19.9万件。强化分析研判。完善市级到网格的“一屏统览、五级联动”平台,强化信息共享、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助力提前预判风险、精准解决问题,推进网格扁平化管理,实战化应用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