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30日电(王伟娟)在法治中国的宏大叙事中,有一处角落以专业、公正、温情的力量,悄然编织着社会和谐的经纬。包头市公安局东河区公安分局“忠调之家”调解工作室,以一个个真实动人的调解故事,诠释着新时代公安调解工作的人文关怀,努力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
4月25日午后,“忠调之家”调解工作室内,一场涉及邻里间多年积怨的土地纠纷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情绪激昂。然而,在调解员张忠、老所长范利民的主持下,这看似无解的矛盾逐渐找到了化解的曙光。
张忠,一名有着多年公安工作经验的资深调解员,他以深厚的法律知识为盾,以人情世故为矛,巧妙地引导双方从法律角度审视问题,又以情感共鸣消弭对立。他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冰冷的法条转化为温暖的人文关怀,让双方当事人在理解法律的同时,更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经过数小时耐心细致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多年的恩怨就此化解,社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谐。
这只是“忠调之家”调解工作室日常工作中的一瞥。作为包头市公安局东河区公安分局设立的专业调解机构,“忠调之家”调解工作室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以法为尺,以情化纷,致力于将各类矛盾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024年以来,累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6起。
2024年4月18日,一起因小孩跑动产生噪音而引发的多年邻里打架纠纷,在调解室的及时介入下,成功得到调解。据了解,纠纷双方是住在北梁北五区的两户居民。多年来,一方小孩经常在家里跑动,产生的噪音影响了另一方正常生活。双方多次沟通未果,最终导致了激烈的争吵和肢体冲突。“忠调之家”的调解员张忠、老所长杨尚全迅速介入,耐心倾听双方诉求。通过深入调查和精准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两名调解员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双方明白邻里和谐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双方最终和解,噪音问题得以解决,邻里关系恢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