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月13日电 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点线面”工作法筑牢北疆千里红色屏障
作者 奥蓝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立足边境线长达1100余公里的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围绕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广“点线面”工作法,筑起点固、线牢、面稳的北疆千里红色屏障。
建体系夯基础,固好稳边兴边支撑“点”
以苏木乡镇、嘎查、党员中心户(堡垒户)等群体为点,坚持乡村户一体推进,深化“抓乡促村带户”工程 ,纵向上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苏木镇党委—嘎查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小组”基层组织体系。
横向上大力推进警地人员双向交叉任职工作,边境管理大队队长兼旗市公安局副局长、边境派出所所长兼苏木镇党委副书记或副苏木镇长、边境派出所民警兼嘎查“两委”成员,抵边嘎查党组织书记兼部队边境顾问工作制度,建立党政军警企联合党委,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组织生活同过、党员骨干同育、基层堡垒同建、发展大计同议、北疆边境同保的“五同”联创联建机制,让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培优引领稳边兴边骨干队伍,一批能够直接带领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干部充实进来,抵边“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抵边嘎查党组织书记、委员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00%“一肩挑”,45个抵边嘎查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
据了解,换届以来,共有89名边境苏木镇基层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抵边嘎查“两委”干部工作报酬高于非抵边嘎查10%,为179户抵边苏木镇党员中心户配备了蒙古包,重视边境的导向更加鲜明。
重联防同协作,筑牢边境稳固安全“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锡林郭勒盟以全盟1100余公里边境为线,推动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联合会议、联合堵截、联合演练、联合清边、联合巡逻的“五联合”防控模式,完善军地协同训练、应急响应机制,构建起指挥高效、处置快捷、运转高效的边境管控格局。
建立边防连队、民警、护边员、民兵等力量组成的联合巡边队33支,组建特色“马背巡防队”2支,联合开展维稳控边行动,筑牢边境防线“第一道屏障”。实行县、乡、村领导“三级段长”分段包干责任制,落实旗级段长包段督点、乡级段长日查夜巡、村级段长巡线守点制度,压实“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主体责任。
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立堡垒户196户 ,聘任护边员900余名,以堡垒户为户长,组织周边5户牧户,推行“五户联防”工作机制,引导牧民群众在生产放牧、日常生活中担任观察员、记录员和问题报告员,构建起“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工作格局。
抓治理谋振兴,稳定边疆和谐社会“面”
在锡林郭勒盟,以沿边地区为面,强化党建引领,建立乡村户三级网格管理体系,以党员中心户为单元划分216个网格,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党小组组长、网格长、牧民小组组长4岗“一肩挑”,推行“草原枫桥+邻里守望”群众工作法,健全日常巡查走访机制,遭遇突发事件快响激活,推动工作无死角、管控无遗漏。
当地立足抵边嘎查服务半径大的实际,推行嘎查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日+党员中心户代办点+“两委”成员全程代办服务模式,组建“党员+牧民”专业服务队102支,将精细服务送到牧民家门口。
不仅如此,当地还推动资源向一线保障,力量向一线聚集,向边境旗市累计投入7250余万元扶持集体经济项目58个,抵边嘎查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也是当地亮点之一。成立畜牧业流动科技特派员,开展线上线下“菜单式”服务,为兴边富民提供科技支撑;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8个,创立“石榴讲堂”85个,筑牢爱党爱国、守望相助的思想根基,让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边疆最前沿、草原最深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