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乡土人才“破茧成蝶”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11月09日 12:39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9日电 (记者 刘文华)“梨是阳信的特色产业。梨产业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技术支撑,要有人才支撑……”这是“梨王”朱元华在阳信县乡土人才恳谈会上的激情发言。像朱元华一样的“土专家”“田秀才”“梨状元”,正逐步成为阳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阳信县聚焦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实施“1520”乡土人才赋能计划,在聚才、育才、用才上出硬招实招,多措并举让乡土人才“破茧成蝶”,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在阳信县翟王镇“如康家园”举办的翟王镇乡土人才系列活动第一期暨乡土人才座谈会上,作为乡土人才代表,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实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等方面建言献策。据了解,阳信县已举办乡土人才座谈会7期。

  翟王镇的乡村治理人才朱洪岩说:“我们村的‘阳光议事模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下一步我会借助翟王镇乡土人才的平台,把经验带给更多的人,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阳信县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断培育、使用、激励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香起来”,乡村振兴“靓起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好乡贤”“土专家”“田秀才”“牛管家”“梨状元”“巧工匠”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释放出越来越强的示范效应。

  搭台子聚才,让乡土人才“有地位”。阳信县开展乡土人才“大寻访”“大摸底”活动,分类挖掘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的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搭建乡土人才工作室等载体平台,把有真本事的能人、巧匠聚起来,让更多“土状元”“田秀才”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乡村原野广袤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截至目前,已初步建立1102人的乡土人才信息库,涵盖双招双引人才37人,经营管理人才248人,专业技术人才657人,乡村治理人才90人,乡土文化人才70人。

  扶梯子育才,让乡土人才“有技能”。本着“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成立了乡土人才发展联盟,创办《阳信乡土人才》内部期刊,通过恳谈会、交流会、茶话会等活动,组织乡土人才讲技术、谈技能,传递乡土人才声音,展示乡土人才风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常规化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提升乡土人才能力,提高科技致富水平,让“小白”成长为“老师儿”,“老师儿”成长为专家,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注满人才“蓄水池”。

  扩路子用才,让乡土人才“有动力”。把乡土人才作为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鼓励采取以赛代评、以赛促评的方式评价乡土人才,支持行业协会、同业公会、龙头企业开展技能竞赛。针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痛点难点问题,实行乡土人才揭榜挂帅机制,号召在外乡贤、能人大户等主动认领问题并处理解决。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推荐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对年轻有为、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激活乡土人才“一池春水”。

  “接下来,阳信县将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持续组织乡土人才评选,推选出‘好乡贤’‘土专家’‘田秀才’‘牛管家’‘梨状元’‘巧工匠’等优秀人才,常态化开展乡土人才专题座谈会、乡土人才成果展、乡土人才‘亮牌’行动等活动,为乡土人才搭台架桥,让乡土人才‘上台’,搭建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快车道’。”阳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尹晖说。(完)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集大铁路二标首榀箱梁成功架设
  • 通讯: 中国现代名城鄂尔多斯重塑形象 让“平安”在这里触手可及
  • 通讯:“嘎查书记”张冬林:建设科尔沁草原上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