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活力内蒙古

草原医师王举:愿以平凡绽放生命的微光

2022年08月22日 09:50   来源: 中新网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19日电 题:草原医师王举:愿以平凡绽放生命的微光

  中新网记者 张玮

  穿过胃肠外科住院部的走廊,顺着护士站拐进一个狭窄的过道,王举的办公室就“藏”在里面,目测不足10平方米,一张办公桌、一把办公椅,和两台电脑。

  刚下手术台的王举正在电脑前查看病历,沏好的茶还没来得及喝。在记者的提醒下,他才想起,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属于自己的节日。

  今年54岁的王举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兼胃肠外科主任,出生于通辽科尔沁草原上的他,大学毕业后先后考取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工作。

  2011年,王举作为内蒙古医疗系统刚性引进的第一位草原英才,辞别国内知名医院的工作,毅然回到内蒙古。“那个时候,医院没有胃肠外科。”

  王举回忆道,当时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期间,经常会接收内蒙古的病人。“即使不复杂的病情,他们也不会留在当地治疗,这让我觉得,我必须要回去了。”

  女儿刚上大学,妻子工作稳定,王举还是做出决定:举家搬迁。

  从技术过硬、学科健全的“国家队”来到“草原队”,医院大普外的环境诊治范围非常有限,“甚至,一个省级三甲医院,做不了胃肠道微创手术,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王举顾不得惊讶,开始张罗组建科室,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没有专业化胃肠外科疾病诊治学科的历史,在全区率先独立开展以往胃肠外科疾病诊疗和微创空白技术。

  王举曾给胃肠外科制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说,实现了。

  “目前,胃肠外科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内重点学科,技术实力居区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填补了自治区空白,尤其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各种胃肠疾病方面,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王举告诉记者,“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已经达到全国同质化水平。”

  回到草原十余年间,王举每年收治患者超过1700多例、手术1200多例,其中好多都是危重疑难疾病和老年患者。

  前段时间,一位72岁的直肠癌患者辗转多地求医无果,慕名找到王举,经过诊断,王举决定对他实施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手术做了5个小时,出血不到100毫升。”这台手术成为内蒙古首例微创全盆切除手术。

  为了不断提高医治水平,王举曾赴日本和香港交流学习微创手术技术,“当时感觉他们的技术很先进,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方面赶超在前面了。”

  2015年起,王举每年通过直播十五六场手术,与国内外的胃肠外科专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几天前,在内蒙古第一届肿瘤大会胃肠肿瘤分会场暨内蒙古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会议上,王举全票当选为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并率队向全国和全球实时直播了10台腹腔镜胃肠肿瘤规范化切除手术。

  不完全数据统计,当时全国有1.73万人观看了手术直播,1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步观看。

  “我们现在可以实现三、四级手术率达到85%以上,微创手术率达到90%。”从“一穷二白”到“全国认可”,王举感触很深,他回到草原时,科研项目几乎为零,如今,先后负责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均已结题并取得科技成果3项,带出来近20个硕士研究生。

  王举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好医生等荣誉。

  被患者交口称赞的王举总是说,他只是个平凡的医生,能做的就是尽最大能力减轻患者的病痛。

  如今,王举依然每天早晨第一个到科室,例行召开早会,听取值班医生和护士汇报,布置完一天的工作后带着全科医生查房,八点半准时进入手术室,开始一天的手术。

  王举告诉记者,至今他还没休过假,如果有时间的话,他想去北京陪陪女儿。(完)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集大铁路二标首榀箱梁成功架设
  • 通讯: 中国现代名城鄂尔多斯重塑形象 让“平安”在这里触手可及
  • 通讯:“嘎查书记”张冬林:建设科尔沁草原上的新农村
  • 内蒙古首届“活体”昆虫大型科普展开幕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独腿小伙”乔海兵:做一名无所畏惧的“孤勇者”
  • 通讯:台青杨超闳行走黄河内蒙古段 :“这里的沙漠很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