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遍洒甘霖向大地 ——准格尔旗乡村振兴“六支人才队伍”第一期专题轮训班侧记

2022年08月17日 16:37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图为乡村振兴“六支人才队伍”在大棚里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图为乡村振兴“六支人才队伍”在果园里学习果树栽培技术。

图为乡村振兴“六支人才队伍”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

  翘首以盼的培训:比春雨还金贵

  公历5月,农历四月,立夏已过,小满将至。黄河岸边的灵山秀水间,满山遍野的山杏林正在孕育着饱满的果实。

  准格尔旗暖水乡韩家塔村的李二荣,驾着自家拖拉机和雇来的农机服务队,起早贪黑,抢在5月16日前,用了近一周时间,完成了500多亩玉米地的播种。看着粒粒玉米籽种扑进泥土的怀抱,发芽、生长、向秋天的丰收进发,李二荣长吁一口气,忍不住笑逐颜开。

  抢种,不仅是为了不误农时。比抢农时更重要的,是不能担误旗里举办的乡村振兴“六支人才队伍”专题培训班——比播种后的一场及时雨更让李二荣翘首以盼。

  “我提前看了课程表,每节课都实用,都是根据我们种养殖大户的需求,量身定制的。”李二荣告诉记者,“我在搞规模化种养,不是小打小闹,所以精通技术和吃透政策,缺一不可。落下哪一项,都会有非常大的损失。所以我既要抢天时播种,又要‘抢’政策优惠。春雨一滴贵如油,咱们这个培训班,比春雨还金贵。”

  精选学员:抓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乡村振兴靠人才。抓好乡土人才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

  准格尔旗,始终坚持做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原鄂尔多斯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建成了“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服务中心”。年初就在筹办的乡村振兴“六支人才队伍”专题培训班,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姗姗来迟。5月17日第一期培训,抓住春播下种的“尾巴”,针对全旗14个苏木乡镇和街道的种养殖大户,围绕春耕生产实际需求,抢抓培训。

  消息一经传出,农牧民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旗镇两级党委政府反复思量,最终筛选出83名种养殖大户。5月15日报道日当晚,80名晒得黝黑的汉子、3名种养殖女精英全部赶在18点之前准时报道——生怕担误了当晚的“惠农补贴政策解读”课。

  83名学员,有的是养殖大户,有的是林果大户。无论侧重经营哪一种,他们几乎全都首先是种植大户。随机采访的10名学员中,种植最少的是来自龙口镇的吕琦飞——198亩玉米。其余学员,有500亩、300亩不等。而来自暖水乡的王宽,虽然现在的种植面积不算最大的——200多亩朝天椒,但他想在明年,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到1000亩。

  “这83人,是准格尔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实实在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种田能手、养殖专家、农产品市场经纪人,他们上通政策、下接地气,头脑灵活、眼界开阔,肯学习、能吃苦,有的还是大学毕业生。牵牛要牵“牛鼻子”,做好了这些人才的工作,准格尔旗的乡村振兴工作就有了最好的抓手和着力点。”准格尔旗委组织部副部长乔凤忠说。

  培训地点在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服务中心——在准格尔旗巴润哈岱村里最漂亮的两栋小楼里。8万亩油松林海,掩映着青砖蓝瓦,恍若世外桃园。徜徉其中,鸽子近身飞过,留下一阵咕咕。“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巴润哈岱,“国家绿化千佳村(1994年)”的美名由来已久,2020年又获得“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一派田园诗画,孕育良好学风。在这里,离开市区喧嚣,宁静致远,开悟生慧。

  三天的培训,早晨9点开始,晚上9点结束,紧锣密鼓。由旗农牧局、农机局和林果办的基层干部、多年从事先进种植技术推广的乡土专家、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们,一齐拿出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一次培训,一席菜品丰富的豪华盛宴,众口不再难调,学员各取所需。

  ——农田作物栽培技术、林果栽培养护技术、动物疫病防治,能解燃眉之急。

  ——农牧业项目和设备补贴、防贫保险等优惠政策和申报细则课程,是种养殖大户的产业升级加速器。

  ——“1号文件”精神解读和农牧业未来趋势研究,引导准格尔旗乡村振兴的精英们,心聚党中央,筑梦向未来。

  立杆见影的种粮“真经”

  准格尔旗始终紧盯粮食安全生产任务,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广新技术应用。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2022年,自治区实施“稳粮增豆”行动,强化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力度,准格尔旗承担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推广任务。因此,实用种植业技术培训,是准格尔旗第一期乡村振兴“六支队伍”专题培训班精心准备的重点课程。

  5月16日报道当晚的第一堂课,旗农牧局的干部杨艳丽就带来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课,即有“稳粮增豆”的补贴政策解读,又有技术要领讲解。为本期培训打响了振奋人心的“第一炮”。

  培训效果立杆见影——在培训完成一周内,准格尔旗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任务顺利完成,涉及7个苏木乡镇,14个嘎查村,28个种植主体,其中25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

  王银梅老师,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毕业,在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乡做过三年“大学生村官”,专门为农牧民提供作物栽培技术服务,因此十分熟悉准旗的水热条件和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后又相继在旗农牧局、旗职业高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当期培训中,这位年轻的女老师,深受学员喜爱。她的课程“玉米生产技术”凝结了她近十年的工作经验,涉及选种播种、苗期管理、病虫防治、水肥管理,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十分精确和通俗易懂的技术描述,88页PPT文档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农谚顺口溜,生动有趣,过目难忘。

  5月17日那天,她的课从晚间7点开始,直到夜里10点方才结束,近3个小时的课程中,学员们始终神情专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学习气氛浓厚饱满,现场每个人的动作都格外轻柔——生怕弄出些许噪音,干扰教学,引来不满的眼神。

  尽管同样的课程,已经讲过20多次,但每一次讲课前王银梅都会感觉有压力,“我不能出一点点错。一个错误,就会形成一个误导,就可能导致一大片农田一年的收成减产。往大了说,还会影响老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情感和信心。”王银梅说。

  “王银梅老师的课,我很爱听。她很少用专业术语,主要用本地老百姓的方言讲,所以大家一听就懂。她的PPT,详细、直观,无论是谁,一看就懂。我们照着她说的步骤做,肯定谁都能学会,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学员白玉说。

  李银梅的教学场地,不仅是教室里,更在更广阔的田野里。第二天,她在蔬菜大棚里,向全体学员现场传授蔬菜瓜果栽培技术,实操与理论同步进行,提问与回答案实时互动,教学相长,气氛热烈。

  “花果之乡”的“追星”名场面

  农业技术的实操性,决定了培训过程的现场性。

  刘福源——准格尔旗林果业办主任,远近知名的“土专家”。他把课堂设在大路镇苗家滩村的千亩果园里。在过去40年中,他一直在准格尔旗专注于先进林果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当地水热条件和林果品种布局熟烂于胸。40年来,每当他开展培训活动,总会有果农从一个乡镇追到另一个乡镇,从一个村追到另一个村,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野外座谈会,这种农民“追星”现象,历来是准格尔旗的靓丽风景。

  千亩果园,绿荫葱笼中,80多人把刘福源围在当中,看的仔细,听的认真。刘福源随身侧挎的背包,仿佛一个“百宝箱”。他不时从里面取出一种剪子或者钳子,一边操作,一边解说:“半树花,满树果。”“这个枝要剪,这个花要留。”“减少竞争枝,营养集中,发芽量高,产量便高。”“果园地温低、花稠密,花期防冻很关键。”口诀、串话张口就来,不时引发阵阵欢笑。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很宏大。但对于我来说,就是引导乡亲们栽好每一株苗子、剪好每一根枝子、收获每一颗果子。万亩良田,都是一棵棵庄稼组成的;千亩杏林,都是一朵朵花儿开成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每一个农技人员的身上,就是千言万语讲技术、千辛万苦下农田、千方百计促增收。”刘福源说。

  准格尔旗,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林果业是历史悠久的特色优势产业。海红果和暖水山地苹果入选 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注册“暖水山地”商标和苹果有机认证,“高原杏仁露”声名远播。截至2021年,准格尔旗果树种植面积达30.67万亩,其中,大苹果1.29万亩、杏27.97万亩、海红子5800亩、枣5300亩、桃3000亩。种植各类果树超过50亩的大户有752户,其中,种植大苹果超过50亩的大户有36户。依托良好的林果产业基础,准格尔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追求生态得绿、林农得利;实现以绿致富,绿富同兴。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准格尔旗乡村振兴“六支队伍”专题培训班,是乡土派的技术沙龙,也是学院派的论道讲坛。

  出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远在陕西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赵钦教授,他的动物疫病防治课,只能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教授的书卷气息和农牧民的爽快质朴隔空论道,关中平原书宅里的化学分子式是最佳催化剂,让塞外高原上的致富实践加快裂变增值。

  准格尔旗党校副教授吴晓慧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解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宋宇轩的“畜牧业发展趋势研究”,则试图启发一些眼界开阔的农牧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出更加大胆的尝试。

  “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感谢准格尔旗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服务中心,让我的科研成果能在祖国北疆落地生根。”宋宇轩教授说。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特意增加了中央1号文件精神解读和畜牧业趋势前瞻。这两项课程,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性比较少,但是它非常有必要。”准格尔旗委组织部副部长乔凤忠说,“因为这两项课程内容,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的工作部署,为我们基层实践指明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二是启发、引导我们的农牧民人才,去探索现代农牧业未来的边界。我们的基层实践,往往充满想象力,一些人不经意的金点子,可能就是点燃未来的火种。”

  甘霖遍洒准格尔大地,夏绿篷勃欲发。六支人才队伍,聚如一团火,散似满天星,乡村振兴势成燎原。

  沙圪堵镇乌拉素村的学员秦振兴,学成归来后利用好几个晚上,把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原原本本告诉了乡亲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时间成了乡亲们日常问候的“高频热词”。

  十二连城乡的学员白玉,同时还是村委会的副支书,返家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跑到脱贫户、边缘户家里,认认真真讲了一遍防贫保险的办理细则——这次培训的第一堂课的内容。

  暖水乡的学员王宽,在自己村里,完美复刻了刘福源的“田野座谈会”,参加的乡亲们都说,致富路上,这种“模仿秀”越多越好。(准格尔旗委组织部 祁鑫 郭文杰)

编辑:马知远
图片新闻
  • 集大铁路二标首榀箱梁成功架设
  • 通讯: 中国现代名城鄂尔多斯重塑形象 让“平安”在这里触手可及
  • 通讯:“嘎查书记”张冬林:建设科尔沁草原上的新农村
  • 内蒙古首届“活体”昆虫大型科普展开幕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独腿小伙”乔海兵:做一名无所畏惧的“孤勇者”
  • 通讯:台青杨超闳行走黄河内蒙古段 :“这里的沙漠很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