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资讯广告

工商银行提升个人银行账户服务质效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2022年07月26日 10:5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推广)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频发,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极大比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国家良好形象。

  2020年10月,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际联席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整治电话卡银行卡(简称“两卡”)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随后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

  在电信诈骗防控体系中,银行账户作为犯罪资金转移渠道至关重要,切断账户就等于卡住了犯罪团伙的咽喉。工商银行将电信诈骗防控治理作为当前重要任务严抓落实,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保障资源投入、强化科技应用,健全防控体系、筑牢安全防线,举全行之力坚决阻断电信诈骗非法资金链。

  优化账户管理,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以防控实质风险为原则,加强开户环节尽职调查,一方面拦截可疑开户行为,另一方面,根据尽职调查结果为客户设置合理的账户支付限额,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科技优势,提升智能防控水平。打造全行运营智能风控体系,研发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账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控;依托“融安e信”实现对涉诈黑名单的交易预警;基于企业级反欺诈平台部署事中模型,实时识别疑似欺诈交易,帮助客户防范诈骗。开展联防联控,挽回人民群众损失。配合公安开展网络查控,实现在线查询、冻结、止付、布控等功能;联合国家反诈中心构建模型,有效识别可疑账户;协助公安提供疑似受害人信息,助力开展资金预警。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反诈意识。通过行内外媒体发布防控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报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公众反诈意识。

  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防控电信诈骗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工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客户为本、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工商银行将持续提升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和风险管理质效,建立个人银行账户服务长效机制,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为什么要配合银行开展尽职调查?

  近年来,非法买卖账户行为猖獗,已然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与金融管理秩序,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会议要求,强化落实信用惩戒,对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售、出借、购买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相关组织者,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的惩戒措施。

  2020年12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通告强调,电信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将依法加强行业监管,电信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要按照“谁开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

  诈骗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银行卡和电话卡,但为逃避打击,犯罪分子通常不会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去办卡,而是通过窃取、收买、租用他人银行卡和电话卡信息来实施违法犯罪。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被骗子购买、租用后,会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账户持有人将间接成为非法活动的帮凶,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将面临“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不得新开立账户”的金融惩戒。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面对黑市上高额的银行卡收购诱惑,将自己的银行卡出租出售给不法分子,而且银行卡买卖是一门有组织的生意,来办卡的人员往往经过背后组织者的培训,面对银行员工的询问能够对答如流,从表面上很难找出破绽。

  在此背景下,银行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从源头拦截账户买卖行为,通过了解身份信息、询问资金来源和交易用途、开展“断卡”宣传、对客户进行买卖银行卡的风险提示等方法加大开户审核力度。同时,根据反洗钱法等相关文件规定,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银行为客户开立个人银行账户时,应对客户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如无法准确判断开户申请人身份的,应要求其出具辅助身份证明材料。银行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

  银行加强开户审核既是落实法定义务和法律要求,同时也是为了预防不法分子利用客户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如何配合银行开展尽职调查?

  当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形势依然严峻,为有效平衡账户风险防控和优化账户服务的关系,确保客户正常开户需求不受影响,各商业银行推动个人银行账户分级分类管理,结合客户需求和对客户的了解程度,为客户开立不同限额的账户。

  根据反洗钱法等相关文件规定,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银行在为客户开立个人银行账户时,应对客户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买卖银行账户的个人客户往往呈现一些高风险特征,例如没有稳定的收入但要求较高的账户限额,手机号码入网时间短且手机号往往并非本人持有。网点工作人员会围绕这些特征对客户开展尽职调查,了解客户开户用途、收入来源、手机号实名情况、本地生活情况等,了解形式不限于纸质材料,客户可根据自身情况提供可证明开户合理性的信息即可,如运营商APP上的手机号实名情况、国家税务APP上的缴税信息、社保缴纳信息等。

  如果客户无法提供可证实开户合理性的信息,但确有开户需求,银行可为客户提供简易开户服务,根据客户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为客户开立账户,为其提供与身份核实程度和账户风险匹配相应银行账户服务,后续如果客户有更高的转账需求,可以向银行提出调额申请,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和尽职调查情况,为客户升级银行账户功能。为了客户的资金安全,我们也建议客户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置限额,安全合规使用账户。

  同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外部有效数据交叉核实客户身份,同时配合银联搭建跨行风险信息共享系统,让数据多跑路,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尽职调查能力。

  防范账户风险-账户用不了怎么办?

  账户是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账户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账户成为了上游犯罪的洗钱工具。为防控账户风险,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监管机构对银行的反洗钱和反欺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在保障账户服务的同时,加强账户风险防控。

  客户账户交易受阻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身份信息未更新。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性别、国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职业信息等信息不完整或失效,尤其是证件过期后未及时更新,可能导致账户交易受阻。

  账户长期未用。账户长期未使用,为保护账户安全,对账户进行止付。

  账户交易异常。账户被用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线索,或者银行风险模型监测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进行风险排查和账户管控。

  账户支付限额。根据客户的资金使用需求和风险状况,银行为客户设置相应的支付限额。

  有权机关冻结或止付。银行按照有权机关要求对账户进行冻结或者紧急止付,账户冻结需按照发起机构的要求进行解冻,紧急止付48小时后失效。

  银行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拦截可疑交易出发对账户功能进行限制,但并不会对账户内的资金进行冻结,客户资金仍在本人账户上。如果客户账户交易受阻,也无需担忧,可以先致电银行客服中心或与网点进行联系,工作人员会查询具体原因,部分解除控制可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操作,部分解控控制需前往网点进一步核实身份,客户配合银行开展尽职调查后,银行可按照尽职调查结果办理后续业务。

  为了保障客户账户安全,建议客户及时更新本人信息,规范使用账户,不将账户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根据资金使用需求合理设置支付限额。

  免责申明: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用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马知远
图片新闻
  • 通讯:“嘎查书记”张冬林:建设科尔沁草原上的新农村
  • 内蒙古首届“活体”昆虫大型科普展开幕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独腿小伙”乔海兵:做一名无所畏惧的“孤勇者”
  • 通讯:台青杨超闳行走黄河内蒙古段 :“这里的沙漠很拉风”
  • 鄂尔多斯:一座“长”在公园中的城市
  •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发布区域公用品牌 上线惠民助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