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百姓生活

脱贫路上的回忆

2021年07月12日 15:1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12日电(蔡美霞)周末闲暇之余,无意中刷新到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那一间大西北漫漫黄沙下的小教室与我儿时的记忆一点点重合,干旱、黄沙、贫瘠的土地,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又一年的辛苦劳作,春天贷款买种下地,秋收后还完贷款早已所剩无几,就是我最初记忆的家乡。

  我家有姐弟四人,在那个刚刚能吃饱肚子,只有过年才能买一件新衣的艰苦年代,父母却坚持让我们四个孩子读书,而这也成了改变我人生的重要基石。

  每年九月开学,父亲的眉头总是紧锁着的,因为我们姐弟四个的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到开学那天,我们几个总能按时奔赴学校,后来才知道那些钱都是父亲去亲戚家借来的。直至大学毕业,我才知道当初大姐二姐选择高职院校、老弟选择参军,都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把机会留给当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滑头老三”。

  故乡那一捧一捧的黄沙供给了我们食物,学校里一本一本的书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如浩瀚的海洋,不断地丰富着我们求知的心。

  随着我们一个个参加工作,父母肩上的重担也慢慢地轻松了许多。记得那一年的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妈妈说:“今年家里没有外债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过个没有“饥荒”的轻松年!”我问妈妈:“是什么支撑您和爸爸一直支持我们读书的?”妈妈说:“不想让你们像我们这代人一样每天被太阳晒,被风沙吹!”

  前几天我回老家还开玩笑地和妈妈说:“我这眼睛近视,可能就是当初家里的灯泡度数太低,看书写字时光线太暗的缘故。”妈妈也不由得将思绪拉回过去:“那时候哪舍得用大灯泡,有个60瓦的灯也只在过年用几天,平时只用15瓦的,最多不超过20瓦。有的人家只用个5瓦、10瓦的。家家户户都一样,能省点就省点。”

  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在我的人生岁月中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妈妈在深夜昏暗灯光下的一针一线,清晨大灶台上的一粥一面,爸爸摇动手扶拖拉机时马达轰隆隆的作响,春天里乡亲们赶着驴车下地的吆喝声,夏天打麦场上大人们的欢笑声,深秋院子里全家人齐上阵的打葵花籽儿、敲玉米粒儿,冬天雪地里望尽对来年丰收的祈盼!一幕幕,都仿佛在昨天。

  白马过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深深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它承载的是两代人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迈过多少沟沟坎坎,走过多少风风雨雨,其中的艰辛唯有亲历过才会明白。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激情岁月里,百姓的生活一定会随着国家的富强越来越幸福!(完)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作家特·官布扎布推新书《人类笔记》 破译人类生存密码
  • 包头市光荣道小学:体育强校再创育人新特色
  • 带劲!“轻骑兵”小分队来了!
  • 内蒙古锡盟支队开展“进山入林”实战化训练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自治区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2021版《千古马颂》将于“五一”黄金周进行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