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6月30日电(张林虎 杨志利)近期,包括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在内的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同时对外首次发布的还有《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使用指南》中文版。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s, NbS),是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经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提倡依靠自然的力量应对风险(包括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乌梁素海流域既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农业用水区,更是最大的自然净化区,每年经三盛公水利枢纽灌溉耕地1100万亩,最后全部退入乌梁素海,经其净化后由乌毛计泄水闸统一排入黄河。乌梁素海曾经接纳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日益恶化,生态功能逐步退化,对黄河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05年~2014年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五类,其中2008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一度爆发大面积“黄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我市两级党委政府在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工程总投资57.4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
目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提升。2019年,乌梁素海整体水质达到V类,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多,目前共有鱼类20多种,鸟类260多种600多万只,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白琵鹭等,其中疣鼻天鹅的数量从2000年的2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近千只。截至2020年底,依托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已完成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面积4万余亩,有效遏制沙漠东侵,阻挡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受损山体得到修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恢复60%以上。项目区内河道水动力、水循环水质持续改善。同时,“天赋河套”品牌开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也助推巴彦淖尔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完)